一、心怀渴望,不断前行
仰望星空,天上繁星闪烁,虽然它依旧远不可及,可是只要我心怀渴望,不断前行,繁星之中终有一颗星星会降落在我的手心,她是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至于满手污泥。 “你的梦想是什么?”在我小时候,有许多人喜欢向我问道,愕然片刻,我常常以嬉皮笑脸报以回答:“没有啊,我是个被梦想抛弃了的孩子。”
喧嚣之后,独处之时,这个问题如梦魇般出此刻我的脑海,不肯离去,“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又是什么?”无数次的自我反问以无果结束之后,我已经消极的确定这样一个事实:我没有梦想。对于梦想,我开始避而不谈,甚至感到厌烦。在那些想要成为科学家、总统的同学眼里没有梦想的我无疑是个异类。
从此,我开始学会在教师课上大呼小叫,开始在下课的时候做一些无聊的恶作剧,与教师口中的差生混在一齐,开始堂而皇之的将没有梦想作为堕落的理由。那些行为就像色彩斑斓的黑洞,当我靠近之时,眼中只注意到其瑰丽的色彩,却不明白自我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喧嚣与浮华之后是自我无法得到认可的迷茫,迷茫使我只能无力的选择喧嚣与迷茫来麻痹自我。
不知那是什么时候,我在课上偷看小说,突然看到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有梦想,也并不需要研究自我能走多远,我们只需要像骆驼一样在沙漠中行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自我心中的绿洲前进。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头忽然一颤,仿若天关开阔、落日溶金般的彻朗,又像困守于黑暗的囚徒重见光明的心酸与喜悦。我虽然没有具体的梦想,但我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明天的渴望。作为学生,我们由于缺少对社会具体方面的了解而误以为自我人生道路必须是某个方面,而这过于主观的认知无疑减少了他更多的可能。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明白自我想要什么,也就是并不明白自我的梦想。
任初七曾说:梦想,是坚信自我的信念,完成梦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梦想是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是一种回首往事,无悔此生的信念。
一个著名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上阐述了他追寻梦想的一生,他从年少之时到渐渐成熟明智以及到迟暮之年,从想要改变世界到只想要改变国家到最终连改变自我的家人都无能为力,直至其临终之际,才真正意识到,他只能改变自我,再试着去改变家人,最终也许能够改变世界。
空泛的谈及梦想,而不告以行动这又有何用?活在当下,驻足此刻,在明白自我真正想要什么之前将眼光放在现实之上,而不是一味沉浸于幻想。唯有对于未来,心怀渴望,活在当下,不断前行,你才能明白自我想要什么,才能得到自我真正的渴望。
站在此岸,怀想彼岸,梦想宛如云雾笼罩下的星辰,模糊不清。但我会怀揣着对未来的渴望,不断前行。
仰望星空,天上繁星闪烁,虽然它依旧远不可及,可是只要我心怀渴望,不断前行,繁星之中终有一颗星星会降落在我的手心,她是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
二、梦想飞翔
每个人都渴望飞翔,我也不例外。
我想飞,所以我渴望有一双健全的翅膀,能够搏击长空,自由飞翔。
以往仰视飞鸟,拍拍翅膀,就能在空中自由翱翔;以往看过蜜蜂,颤动翅膀,就能穿梭于青草绿花;以往羡慕蝴蝶,扑闪翅膀,就能在飞过的空间展示独特的美丽;以往梦过天使,雪白雪白的翅膀,带着它飞向梦中完美的天堂。以往,我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是那时我的羽翼还没长齐。
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什么事情都不用自我操心。父母是天,父母说的话就是真理,只要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就行。可是,我也有属于自我的一片天啊。我以往试图用我隐形的翅膀去飞翔,可是,飞了一段距离后,就无奈地跌倒了。难道是因为我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吗?
心痛地拾起因为跌倒而飘落遍地的“羽毛”,怜惜地抚摸自我柔弱的肩膀,才发现自我的羽翼还没长齐,还是无法与父母分离。于是,我开始磨练自我,开始尽力做自我能做的事,并且力求做到最好,梦想独立,期望不用父母为我操心。
最终有一天,我的羽翼已经丰满,翅膀已经足够坚硬有力。我高兴滴飞出了父母呵护下的天空。蓦然回首,看到的却是父母悲痛的泪。不明白是何原因,带着满怀的感伤,我飞着,飞着,孤独地飞着。
是的,离开了父母,确实变得自由,起初也很高兴,因为不再受父母的管制。久而久之,却黯然落泪。虽然离开了父母,自我能独立照顾好自我,却回忆中总是父母细心的呵护,后悔不该离开父母的天空。然而,在冥冥之中,却飞进友情的天空,一双双温暖的手,让我体会到父母呵护下所没有体会过的爱。这爱圣洁,这爱纯真,这爱让我忘却伤痛。我过得很开心,可是……
据说,友情是永恒的。可是,在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意味着最悲痛的到来——朋友们不断离去——友情很难永恒。在我悲痛之际,我的翅膀随着悲痛而折断。我想飞,却再也飞不起来。也许仅有回到父母的天空中,才会有永远温暖之手,帮我疗伤……
此刻,我的父母都已不在,我正跪在天堂的某一个角落,暗暗流泪,暗自祈祷。翅膀还没复原,折断的翅膀依旧在半空中,没人理会我的痛。
我想飞,自由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