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我们不能只是放假好玩,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要忘记:为了这一天,我们中国人抗争了100多年,光是一个抗日战争我们就牺牲了将近三千万的同胞啊!!如此重要的国庆节,你知道什么是国庆节吗?国庆节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呢?下面和梓墨一起往下了解吧!
什么是国庆节?
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日、中国国庆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日子里我国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在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国庆节的历史由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照道理说,国庆应该是9月21日,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
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委员们共同讨论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于是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日子。
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99年起,国庆节是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日为3天,再将前后2个周末调整为一起,共计休假7天。中国大陆海外机构计企业假期为3-7天。澳门特别行政区假期为2天,香港特别行政区假期为1天。
国庆节的意义
1、国家象征
国庆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国庆节之“庆”进化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关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1984年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举行了国庆阅兵和庆祝仪式。
国庆的庆祝仪式几经变迁,但是无论形式怎样,均反映了人民在这一天的喜悦和自豪。
图说历史上的国庆庆典
1950年上海庆祝解放一周年游行中出现的体育健儿队伍。
1955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1956年国庆,参加游行的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放飞气球。
1957年国庆。
1958年国庆,游行的人们抬着土高炉。
1959年10月1日,国庆10周年庆典。
1963年,北京第二棉纺织厂职工学唱革命歌曲。
1967年,某部队战士收听国庆游行实况广播。
1975年国庆节,北京天坛的游园活动。
1984年,北京东四家电服务部门前观看国庆大阅兵转播的观众。
八十年代末国庆,位于宣内大街一家个体发廊在店门前挂起五星红旗。1990年颁布施行的《国旗法》规定,国庆节,企事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城镇居民院(楼)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升挂国旗。
(本文来自梓墨文学网,图片来源网络,作者梓墨,如有转载请标明)